从什么时候开始正视自己是一个阿姨而不是“老姐姐”?当92年的同僚们都已经步入中年的时候,我们也才后知后觉自己也已经跨过了少女时代。
相机从从柯达胶卷变成了索尼微单,手机从“Hello Moto”到iphone plus,牛奶从三鹿变成了特仑苏,我们见证了许许多多品牌的鼎盛和被替代,别人当作历史学习的例子我们只当是寻常。
小时候我妈带我去吃KFC的时候,必点的就是儿童套餐,是因为里面有一个“田园脆鸡堡”单买是没有的,所以只能点套餐买。而且每买一次这个套餐都会赠送一款玩具,在初三之前,吃儿童套餐我还是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买儿童套餐的时候,就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在实践一种与年龄不符的事情。所以也只有在带着比我小的小孩儿去餐厅的时候才好意思买儿童套餐,自己也能占个光儿吃上几口。
我们之所以意识不到自己已经不知觉长大了,是因为父母依旧把我们当孩子对待。去年夏天的时候,我妈带我去37°梦幻海去玩儿,顺便给我挑了一身很卡哇伊的带有花边的泳衣。我一进去就傻了眼,满目尽是足膝的小朋友,最尴尬的是,我在排队等着一个激流勇进的项目的时候,发现我高中的化学老师站在我前面带着她的孩子在排队,当时的我可以说是很不知所措了。更重要的是,我们高中化学老师保养得还很好,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肚腩,就不想再说什么了。
现在看好多大学同学的微信头像,大多数都是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我也有段时间用过我幼儿园时候的照片当作微博头像,越长大越觉得自己越长越残,还是小时候的自己可爱,眼睛里满是灵气。
为什么有关青春的电影永远不会过时,永远都在人群里占有市场,因为总是有人在从一个年龄段过渡到另一个年龄段,人都喜欢怀旧,怀旧起来不是人,再看一部应景的电影的话,那就是泪人了。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总是在给自己打算以后的路,同时又在适应着未知的以后。
高三的时候,临近高考,班主任给我们在白板上播放已经毕业的学长姐发过来的励志视频。内容就是那些学长姐在自己现就读的大学拍一段什么“我在这里等你哦”的视频鼓励我们好好考试,向他们看齐。
其中一个学姐拍的视频我印象很深刻,有种压抑不住内心即将要暴走的冲动,那个学姐几近抓狂地diss到:“就像大家看到的,我现在周围那是一片荒凉,我读的学校那就是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如果说是个村儿,那还是个无人问津的渔村儿啊!”我当时笑得乐不可支,然后三个月后,我就来到了这个“世外桃源”读书。
小学的时候想要看3D电影,知道电影票很贵也舍不得买,当时也没有什么团购的渠道。我早上好不容易坐公交到了大剧院门口,发现票已经售罄,于是又悻悻地离开了。但是上了大学之后,发现生活真的挺有劲的,不仅有大把没吃过的东西,还有没玩儿过的,看过的电影的电影票集结起来比一本三百页的书还要高,每个月看到支付宝账单都扪心自问:我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
小学的时候所有的择偶标准都是参照班里男生来的,还记得我姐问我我喜欢什么样的男生,我想了想告诉她:“就我们班班长和那个不学习的男生,他俩的结合体就可以。”后来才知道人家的择偶标准都是参照权志龙或者靳东这一类型来的,不是什么班里校里的小男生。
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和我爸在电影频道看《不能说的秘密》,其中有一段周杰伦亲一个女的的场景,我惊得赶紧换了个台,当时觉得羞到不行。也不是现在可以把谈恋爱这种事情放在台面上侃侃而谈的我了。
老夫的少女心,偶尔看羞羞的电影或者吃一包辣条的时候会被我拿出来溜一圈儿,至于其他的时候,老夫早就不是少女了。
原创文章,作者:GlaaN_c,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2nx.com/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