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漫步秋名山首页
  2. 日娱先锋

读小说

我看书其实很少看小说,喜欢看杂文或者一些单独篇章不连贯的书。

我以前就是,很少能完整看完一本小说,因为小说这东西,你看了一部分,再间隔很长时间不去看的话,再回来就得重头捋一遍。

尤其是读国外的小说,有时候读不完全,名字很容易记混,找不到记忆点。

读小说

这几天晚上知觉好久没看书,于是从一堆买来还未拆封的书里面抽出一本《岛上书店》看。书皮上的一句话“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比那句“现象级全球畅销书”更能吸引我。

我大概很久没有看小说了,上一本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了一半儿,再往前可能就是高中的时候看的了吧。

小说很有意思的一点就在于作者写它的细节上面。有时候你不得不服,这个地方只能这么去写,只能他写,你才能体会出他想表达的那个味道。

阿米莉娅问博伊德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博伊德说是《会计学原理》(第二部)。大概从这个回答你就能看出来博伊德是个什么性格的男士,或者说,这次约会一定会泡汤。因为阿米莉娅是一位喜欢浪漫主义主人公的作品的人,大多数时候。

兰比亚斯“上千节中学英语课上他没能完成老师所要的最低阅读量时那种熟悉的羞愧感”。我大概不读到这一段就永远想象不到原来羞愧感还可以这样去表达出来。

 

高中的时候读小说还很死板,沿用上课老师教的划分自然段的中规中矩的办法一点点去分析,像读课文那样用尺子把修辞句画下来品。后来觉得用细胞感受文字比用笔尖感受来得痛快。

初中的时候急需励志的文字给生活打节拍,那时候就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不懂也看,看得懂也看,不管需不需要都生看。就着那些个青春励志的杂志一块儿看。

我读小说的比例和其他类的书比起来真的是太少。有时候我很羡慕那些能沉下来仔细品味小说的人,觉得特优雅,有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与众不同和审美。

就像书里面A.J.F说:“不过我觉得我后来的反应也说明了读小说需要再适合它的人生阶段去读。记住,玛雅: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也像坎伯巴奇太太的痛苦并愤怒:“我千真万确读了它,让我一夜都没有睡觉。我对它太恼火了,在我这把年纪,我很不愿意一夜不睡,也不想再像这本小说不时刺激我猛流眼泪那样落泪了。”因为不想再接受这本小说的刺激,不再精力去消耗,于是她决定退了这本书。

趁年轻,趁还有共鸣,多读几本小说。

原创文章,作者:不卖鸡汤的蒋同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2nx.com/2161.html